在计划经济时代,实体以国营为主,在那个时代成规模的的购物场所叫国营百货商场,规模小一些的场所叫做供销社。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水平的制约,商业比较单一,服务业态也不很发达。按需分配的国民体质体制下,也就更没什么市场经济和竞争关系可赘述了。不过由于资源紧张,紧俏货的排队和抢兑现象不亚于黄牛抢位。
真正使得线下商业实体蓬勃发展,还要从改革开放说起。邓爷爷提出的改革开放,使得市场经济得以井喷式发展,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变化,无论是从物质层面还是从精神层面都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一场疯狂的造富运动,纵然从目前看来仍然只是少数人的富有,少富什么时候能带动多富还是个迷。线下商业实体也随着这场造富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并在21世纪的前十年呈现绝对王者的气势。那时候商超百货、个体小店琴瑟和鸣,好不热闹。小商小贩们更是在人声鼎沸中获得了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红利。那是实体经济最辉煌的年代,那时候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时间来到了2009年,杭州教师马某的某宝平台,独创“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开始了电商疯狂扩张的十年,从09年的0.5亿到20年的接近5000亿,近10000倍的增速,这的确是全民购物的狂欢,更是互联网经济时代给在家创业的人们的一个绝佳机会。如今除某宝外,某东、拼某某、某团、四达一通等一大批借助互联网东风起来的所谓互联网科技公司,形成了互联网经济的支柱。广大剁手党、葛优瘫乐此不疲的下单,夸赞着好方便,好省心。但从深层次来解读线上经济,你会发现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科技进步的人文体现,但同时它也是线下实体经济万千从业人员的血泪史。份额一点点被蚕食,而现如今,攻占社区的社区拼团更是把小商小贩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拔掉了。群雄逐鹿围剿菜市场,所谓的互联网高科技公司,假借方便大众的又一次资本狂欢就此拉开。如果说线上经济养活了一众劳动者,那么也是在无形中掠夺了数倍于线上的传统实体产业从业者的生存权利,而今实体商业经济被线上打的体无完肤,垂死挣扎。
2020年对于全世界来讲都是及其不平凡的一年,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更是首当其冲,这无疑对本就不很不景气的实体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大批商户撤店,空置的商场门店、街铺比比皆是。由于营业收入难以与房租成本、人员成本成正比,加之线上联军的集体狙杀,商业实体经济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其实这一现象在房地产市场到达极值的17/18年就已经初现端倪,当时房价拉动的租金上涨,导致开店的实际成本已经很难承受。加之中国人口红利期的衰退,进出口受到西方国家的遏制,中国经济出现现象级的“停车”,人们的实际收入并没有得到进一步提高,一张一弛,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无形中改变,要省钱更要好,这在无形中更加剧了商业实体经济的困难。(有兴趣的可以网上搜一下万达抛掉百货和广场带来的益处以及现今苏宁的困局)
值得庆幸的是,政府早就在进行干预,在宏观经济软着陆(挤泡沫)的基础上,政策上已经在向实体经济倾斜。无论是从之前一直倡导的扶植小微企业的政策,到最近两年的赋能减负,再到近期的惠民补贴以及加强互联网商业的管控,一套套组合拳都在为实体商业经济给与实质性帮助。与此同时,实体经济也在掏空心思的进行自救,从联盟经济到借助线上,多渠道来充实自己的实力,丰富自身的服务与附加值,发挥实体经济相较线上的最大的的优势。超仔也很认同这种自救,实体经济与消费者的关系是肉眼可见的,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比重增加,低廉、便宜的的商品将不会再是消费端的主力需求。具有更好服务、售后、附加值的实体店将会迎来一次大机遇。
当然,实体经济的经营思维的转变也势在必行,靠信息轰炸、扩大面积、无限扩张一线从业人员的方式终将会被淘汰。伴随着5G的普及,甚至6G的到来,物联网时代一定会到来,实体经济由售卖模式一定会向体验店以及专业服务商靠拢,实体经济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将更为苛刻,只会卖产品的销售人员将会被淘汰。当然要做到前端更优质的服务,则需要大量的后端人员进行维护以及战略支持。
线上线下的经济是充满竞争与互补的,割裂任何一方都是错误的。实体经济需要借鉴线上经济的优势,利用好社群+小程序和大数据,同时要发挥好实体经济服务属性更真实的优势,用附加值来提高顾客的体验感和满足感,以此来拉开线上的客群,形成自己的忠实受众群体。没有永远的胜利者,只有不断突破的破局者,国家政策固然重要,但打铁还要自身硬,学习、改变,才是实体经济走出困境的救命法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实体转型方案找大师熊社群团购系统。